-
支原體的生物學特點和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 2025-08-22 點擊次數: 85次支原體的生物學特點
支原體(Mycoplasma)支原體是一種原核細胞病原體,大小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其細胞結構和形體大小與病毒以及細菌等病原體有明顯的差異,且能夠在體外獨立存活,是目前所知能獨立生活的十分小原核細胞微生物,缺乏細胞壁是支原體的顯著特征。1898年Nocard和Roux從患胸膜肺炎的牛體中分離出一種病株,后證實為支原體。1944年Eaton等人從非典型肺炎患者體內分離出一種新的病原微生物,這種微生物后證實為肺炎支原體。1960年代正式確立支原體屬(Mycoplasma)。
支原體與細菌和病毒不同,由于其特別的生物學特性(如缺乏細胞壁、基因組小等),在合成及代謝上可能具有與細菌不同的特點。
支原體與人類疾病的發生
隨著支原體的研究的日益增多,支原體的生物學特征越來越被熟知。目前支原體有一百多種,其中肺炎支原體、發酵支原體、生殖支原體、解脲支原體和人型支原體與人類疾病的發生關系密切。
肺炎支原體是引起支原體肺炎的主要病原體。其中大家熟知的肺炎支原體與上呯吸道感染、支原體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因為肺炎支原體不具有細胞壁,作用于細胞壁的傳統抗菌藥物對支原體肺炎患者的治療效果相對較差。肺炎支原體與生殖支原體是對人明確有致病作用的支原體。肺炎支原體粘附在宿主呼吸道黏膜上皮上,引起機體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生殖支原體粘附在宿主泌尿生殖道上皮上,感染宿主泌尿生殖系統,引起生殖系統疾病。
支原體與細胞凋亡
支原體作為人類感染性疾病的常見病原體,支原體感染與細胞凋亡有關。Sokolova等學者的研究發現支原體與淋巴細胞、上皮來源腫瘤細胞共同培養后,支原體借產生的過量核酸內切酶,導致宿主細胞DNA裂解,增殖停滯,導致培養的細胞出現凋亡。細胞感染支原體后對其他凋亡誘發的因素,如Fas、TNF-a的敏感性也提高,導致細胞逐步喪失生命力。支原體感染與細胞凋亡關系密切。
發酵支原體和豬鼻支原體與人類腫瘤的關系密切,可通過影響宿主正常和異常細胞的新陳代謝和增殖分化,導致腫瘤細胞凋亡。肺炎支原體與生殖支原體與細胞凋亡的關系研究也越來越多,研究已經表明,肺炎支原體與生殖支原體感染引起的相關宿主細胞凋亡促進了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支原體感染的危害
隨著科研和生產的需要,各種細胞用于疫苗生產、細胞工程、基因工程日益增多,包括雜交瘤細胞,傳代細胞等。然而,支原體的感染是個嚴重問題。在各種細胞培養物和疫苗中君可檢測到感染支原體。細胞被支原體污染后,憑外觀難以發現。支原體感染后不引起明顯的細胞形態改變,也不會導培養液的變化,所以很難被發現。但是細胞培養一旦感染支原體,細胞卻可產生一-系列生物學變化,包括生長特征、細胞膜組成、染色體異常、酶系改變和病毒產量變化等。因此,細胞污染支原體,給科研和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失。
除此之外,一些細胞生物制品也極易感染支原體,如細胞培養后制備的市售成品疫苗也存在污染支原體問題,影響疫苗的安全性,并且可能會引起支原體的再次傳播。WHO規定細胞生產的活疫苗中不能存在支原體污染。
支原體污染的檢測方法
支原體的檢測方法有很多,包括直接法(培養方法)和間接法(如DNA熒光染色法、ELISA、免疫熒光法檢測、電鏡檢査等)。每種檢測方法都有自己的優勢,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耗時長;不能同時覆蓋多種常見支原體污染,靈敏度低,檢測特異性差等。當前大家比較認可的檢測方法是,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方法,特別是熒光定量qPCR的檢測方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好評。技術問世以來,熒光定量qPCR靈敏度高、特異性強,高效快速,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翼和生物開發的支原體檢測試劑盒可以檢測120種支原體,涵蓋了大部分的支原體種類。包含兩款試劑盒類型,如快檢支原體試劑盒BPM50和高靈敏檢測試劑盒BPMPro50能夠滿足多種檢測場景的應用。BPM50應用于快檢場景,BPMPro50則應用于支原體的高靈敏檢測場景。具有以下特點:
靈敏:配合高效DNA提取試劑盒,檢測靈敏度達10
CFU/mL。
穩定:全程閉管操作,無交叉污染。
可靠:含內參基因,避免假陰性。
方便:操作簡單,無需電泳步驟。
鑒于支原體在環境中存在,由于 PCR 反應非常靈敏,實驗操作中應注意以下事項,以免發生DNA 污染:
建議分區操作。
A區:樣本DNA提取,建議在超凈工作臺完成;
B區:配制mix和qPCR陰性加樣,建議在超凈工作臺完成;
C區:按照先加待測樣本,后加陽性對照的順序加樣;建議陽性在專門的超凈工作臺加樣;
D區:qPCR擴增檢測。
2.建議在 qPCR 反應板上陽性對照的排布應遠離待測樣本和陰性對照;使用不同的移液器添加陽性對照與待測樣本、陰性對照,并使用帶濾芯的槍頭進行加樣。
- 下一篇:qPCR 基因表達定量服務
- 上一篇:DNA甲基化年齡評估(高通量測序法)